材質 : 琺瑯技術 . 合金 . 瓷器
尺寸 : 約 10公分 高
敘述 :
景泰藍,又稱為**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結合金屬工藝與琺瑯技術的傳統藝術品,其歷史與文化價值深遠。
起源與命名
景泰藍的技術最早起源於古代的**近東地區**,後來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據信,這項工藝在**元代**時期進入中國,並在明代的**景泰年間(1450-1457年)**達到高峰。由於當時的琺瑯釉料以藍色為主,且在景泰年間盛行,因此得名「景泰藍」。
製作工藝
景泰藍的製作過程極為繁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製胎**:以銅為基材,打造出器物的基本形狀。
2. **掐絲**:用細銅絲掐出各種圖案,並焊接在銅胎上。
3. **點藥**:將不同顏色的琺瑯釉料填入圖案的空隙中。
4. **燒藍**:將填好的器物放入高溫窯中焙燒,使釉料固定。
5. **磨光與鍍金**:經過打磨和鍍金,完成器物的光澤與細節。
文化意義
景泰藍不僅是一種工藝品,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它融合了**青銅器**、**瓷器**與**琺瑯**的技術,展現了中國工匠的智慧與創造力。在明清時期,景泰藍主要用於宮廷,象徵著**富貴與權威**。到了近代,景泰藍成為「燕京八絕」之一,並被列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說與故事
相傳,明代景泰皇帝對琺瑯工藝情有獨鍾,並親自推動了景泰藍的發展。他特別注重釉料的顏色調配,最終創造出獨特的藍色釉料,這也成為景泰藍的標誌性特色。
景泰藍的華麗與精緻,使其成為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