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訂單
USA Gallery
/
台灣店
會員:
購物車:
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
E-mail 分享
●
Email
留言訊息
●
驗證號碼
現在我們所承受的就是過去自己所造!--釋迦牟尼佛
產品目錄
風水
球體
招財
護身符
其他
底座
盤香
2小時藏香
4小時藏香
2小時沉香
4小時沉香
2小時檀香
4小時檀香
24小時藏香
臥香
5吋藏香 80公克
7吋藏香 75公克
7吋藏香 130公克
7吋檀香 75公克
7吋沉香 75公克
香粉
80 公克 香粉
隨身包
75公克
300公克
500~600公克
手工藏香
藏香
酥油類
備用燈蕊
酥油&蠟燭
草本精華清潔系列
草本潔面
轉經輪
底座
壁掛式安裝
電動轉經輪
太陽能轉經輪
手轉經輪
手捻轉經輪
轉經輪飾品
燭台、燈杯
鍍金
玻璃
金属
景泰藍
水晶類
瓷器
樹脂
香爐
銅
木頭
鍍金
陶瓷
24小時壇城香爐
其他香品
其它香品
香塔
訂閱電子報
退閱
/
訂閱
訂閱
/
退閱
Sun
2025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知識寶庫
適合與不適合剪頭髮的農...
雪晶 的 由來 與 使用療...
知識內容
More
關於網站
送貨與退貨
常見問題
網站地圖
公司簡介
關於臧巴拉佛教
我們的合作商
社會責任
法律效應
隱私權聲明
使用條款
商品目錄
臧巴拉目錄 2013
臧巴拉目錄 2018
觀音4小時盤香(24入)
盤香
>>
4小時藏香
觀音4小時盤香(24入)
產品編號:2296
零售價格
NT
450
元
購物數量
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
02-21001919
產品內容介紹
材質 : 草本與藥材 . 稀有的寶礦 . 甘露法藥 . 罕見香材
尺寸 : 數量 -
24盤 . 時間 - 4小時/盤
敘述 :
觀音除障香 (慈悲) ~ 發展無條件的愛
觀音是中文名,來自梵文Avalokitesvara,是解脫世間苦難的意思,祂是以慈悲聞名的菩薩,完全體現出慈悲、抒解、療癒與引導,尤其是在大乘佛教與道教裡,只要為了能夠救度眾生,可以化現任何形象,不論男或女,以身示法的教導我們~自利利他無條件的愛,在我們家裡、辦公室、或工作的地方燃點觀音除障香便會有寧與靜祥和瀰漫,而那香氣猶如在喜瑪拉雅山脈那清新的空氣,讓人感受到愉悅與振奮。
觀音菩薩(梵文:Avalokiteśvara),又稱觀世音菩薩或觀自在菩薩,是大乘佛教中象徵大慈大悲的著名菩薩。在佛教傳統中,觀音菩薩被視為眾生的救度者,專門聞聲救苦、普度眾生。以下將詳細敘述其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歷史由來,以及相關的故事傳說。這些內容主要源自大乘佛教經典,如《妙法蓮華經·普門品》,並融入中國民間信仰的演變。
一、觀音菩薩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
觀音菩薩在佛教儀式中扮演核心的慈悲護佑角色,象徵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常被信眾視為求助的首要對象。其角色不僅限於靜態供奉,更融入動態的法事活動中,幫助眾生化解苦難、增長福慧。具體而言:
慈悲救度與祈福加持:
在日常或大型佛教儀式中,觀音菩薩常被供奉於壇場中央或東方位,作為主尊。信眾透過誦念《觀音菩薩心咒》(如「嗡嘛呢叭咪吽」或「南無觀世音菩薩」)來祈求其加持,化解病痛、災厄、冤親債主等業障。
例如,在水陸法會(超度亡靈的盛大儀式)中,觀音菩薩負責引導眾生脫離輪迴,象徵慈悲之舟渡水陸兩界。法師會誦《普門品》,強調觀音的隨緣救度,幫助亡者往生淨土。
超度與消災儀式:
在超度法會或消災祈安儀式中,觀音菩薩被視為「大悲觀音」,透過灑淨、持咒等方式,化解眾生的業障。信眾常手持淨瓶楊柳枝的觀音像,象徵淨化心靈、澆滅貪嗔癡火。
在家庭或寺廟的追思儀式中,觀音菩薩的角色是橋樑,連接生者與亡者,祈求其慈悲眼觀照,免除輪迴之苦。
特定節慶與法會: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六月十九日(成道日)、九月十九日(出家日)是三大觀音法會的高峰。這些儀式包括浴佛、誦經、放生活動,觀音菩薩被尊為主角,信眾參與齋僧、禮拜,祈求家庭和睦、子嗣平安、健康長壽。
在禪宗或淨土宗的共修中,觀音菩薩常與阿彌陀佛、地藏菩薩並列,強化儀式的悲智合一,幫助修行者證得慈悲心。
總體而言,觀音菩薩的角色強調「主動聞聲救苦」,不同於其他菩薩的靜觀自照,而是積極介入眾生苦難,使儀式不僅是形式,更是心靈轉化的過程。在現代佛教中,其角色也延伸至環保祈福或災難救濟儀式,體現普世慈悲。
二、觀音菩薩的由來
觀音菩薩的由來可追溯至印度大乘佛教,後傳入中國並本土化演變,成為東亞佛教的核心形象。
印度起源:
最早出現於公元1-2世紀的印度佛教經典,如《華嚴經》和《法華經》。其梵文名「Avalokiteśvara」意為「觀察世間音聲的自在者」,即「觀世音」或「觀自在」,象徵菩薩以大悲心傾聽眾生呼救,隨機應化救度。
在印度密教中,觀音菩薩最初為男性形象,與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密切相關,是其左胁侍(伴侶菩薩)。其本質源自佛教的菩薩道精神:發菩提心,誓願度盡眾生。
傳入中國與本土演變:
公元3-4世紀,隨著佛教東傳,觀音菩薩經由絲綢之路進入中國。最早譯經如鳩摩羅什的《法華經》(約公元406年)中,已有「觀世音菩薩」之名。
唐代(7-9世紀)是其流行高峰,受道教和民間信仰影響,觀音形象逐漸女性化,成為溫柔慈母般的「觀音大士」。這一轉變可能源自中國對母性慈悲的崇拜,以及唐代女性信眾的增多(如武則天尊崇觀音)。
宋代(10-13世紀)後,觀音信仰定型,融入儒道元素,形成多種應化身(如魚籃觀音、送子觀音),並與白衣大士(普賢菩薩的另一形象)合流。明清時期,觀音廟遍布各地,成為民間信仰主流。
這種由來反映佛教的適應性:從印度抽象的慈悲菩薩,演變為中國親民的救世女神,強調現世利益而非純粹出世解脫。
三、觀音菩薩的主要故事與傳說
觀音菩薩的故事多源自經典與民間傳說,強調其大悲誓願與32應化身(隨眾生根機現不同形象救度)。以下是幾個經典故事:
《普門品》中的聞聲救苦誓願(核心故事):
出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故事描述:觀音菩薩本是阿彌陀佛的弟子,見眾生沉淪苦海,發下四弘誓願:「若眾生有苦難,我聞聲即救度。」但當其見眾生無邊無盡時,菩薩頭頂裂開成千片,化為千手千眼(象徵無所不及的慈悲)。阿彌陀佛以金剛輪加持其頭頂,使其恢復並獲得「千手觀音」之名。
經中詳述觀音的32應化身:如以帝王身勸化暴君、以長者身濟貧民、以比丘身說法度僧等。無論火災、水難、惡獸、鬼魅,眾生只需念其名號,觀音即現身救護。此故事奠定觀音在儀式中的救度角色,成為誦經的核心內容。
魚籃觀音的故事(民間傳說,象徵智慧與慈悲):
相傳唐代,一漁夫名馬郎在江邊捕魚,遇一美麗女子(觀音化身)持魚籃,勸其放生。馬郎愛上她,女子許諾若守戒三年,即成夫妻。馬郎歷經考驗,最終證得佛果,女子現出觀音真身。此故事強調觀音的巧妙度化,常用於祈求姻緣或智慧的儀式中,形象為手持楊柳淨瓶、魚籃的優美女子。
送子觀音與慈航真人傳說(本土化故事):
在中國民間,觀音被視為送子娘娘。故事源自明代小說《西遊記》與道教融合:觀音以慈航真人身在南海普陀落伽山,收龍女為侍者,專門賜子給無嗣家庭。一樵夫祈求子嗣,觀音化身送來吉祥童子。此傳說融入儀式,如求子法會中,信眾供奉蓮花童子像,祈觀音慈悲。
其他著名故事:
白衣觀音救唐王:唐太宗李世民祈求觀音,白衣觀音現身化解宮廷災厄,強化其護國角色。
千手千眼觀音的苦行:源自密教,菩薩為救眾生而碎身,象徵無私犧牲,常在大型法會中以千手像供奉。
這些故事不僅豐富觀音形象,還使佛教儀式更具故事性與親和力,鼓勵信眾以慈悲心回應苦難。
結語
觀音菩薩從印度菩薩道演變為中國慈悲女神,其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是普度眾生的慈悲核心,透過經懺、祈福與超度,幫助信眾轉化業力。這些由來與故事不僅是宗教敘事,更是文化遺產,影響深遠至今。在當代,觀音信仰仍活躍於寺廟法會與個人修行中,提醒人們:慈悲無邊,聞聲即應。若欲深入,可參閱《法華經》或訪問普陀山等聖地。若有特定故事或儀式細節想探討,歡迎進一步詢問。
為了製作如法的香品,我們放置許多罕見的香材,更有殊勝的甘露法藥,是由藏密大師加持的。當然也包括珍貴的草本與藥材,稀有的寶礦等,成就此香的高品質,相信能為大家帶來深邃不可思議的幫助。
四臂觀音是諸佛大悲心的化現,與娑婆世界有甚深因緣,聞聲救苦,諸多行者皆以其為依怙者。供以殊勝藏香,即可受到祂無礙大悲心的照耀,去除身口意所造諸業,三密相應於該本尊,啟造以大悲為緣起的無量功德。
內有無數珍稀香藥材,藏密傳承殊勝甘露丸,及諸藥王,舍利等諸加持聖物,材料100%天然,通過SG5檢驗無毒測試,絕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保存方式 : 請置於陰涼乾燥處
保存期限 : 妥善保存無期限
知識寶庫
1.
小環香使用介紹影片
© 2025 Zambal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服務信箱:
ZambalaLLC@gmail.com
電話:02-2100-1919 傳真:02-2523-1515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04號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in content's license. Design By
DeviseTop
資料處理中‧‧‧